造釉細胞型顱咽管瘤(ACPs)是一種好發于鞍區的罕見顱內腫瘤,起源于退化的殘余顱咽管上皮(也被稱為 Rathke 囊)。在腫瘤與腦組織交界處,腫瘤上皮形成“指狀突起”并侵襲下丘腦周圍重要神經結構,造成廣泛的神經系統損傷和預后不良。盡管近年來顯微神經外科技術有所發展,但造釉細胞型顱咽管瘤的預后仍不令人滿意,且臨床前用藥效果不佳,因此亟需了解 ACP 組織的細胞類型和生物學特征,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徐建國教授、胸部腫瘤研究所陳耀輝特聘研究員團隊與香港大學張高研究團隊合作在 Science Advances(IF:14.980)期刊發表了題為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highlights intratumor heterogeneity and intercellular network featured in adamantinomatous craniopharyngioma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基于單細胞 RNA 測序就造釉細胞型顱咽管瘤腫瘤細胞分子分型、腫瘤細胞發育,以及慢性炎癥環境下膠質瘢痕與腫瘤之間的信號串擾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ACP 腫瘤微環境內主要的細胞類型,包括腫瘤上皮細胞、免疫細胞和神經膠質細胞。根據基因表達特征,定義出四種狀態的腫瘤細胞:角質樣上皮(keratinized-like epithelium,KE)、螺紋樣上皮(whorl-like epithelium,WE)、循環細胞(cycling cell,CC)、柵欄樣上皮(palisade-like epithelium,PE)。并且在 ACP 中發現了一群與免疫浸潤和神經損傷相關的少突膠質細胞譜系,特異分布于 TME 中并表達抗原呈遞相關標志物,為改進 ACP 臨床精準醫療方案和靶向藥物研發提供了科學依據。
伯豪生物很榮幸邀請到了本文的第一作者,來自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江宇老師 給大家帶來“ 造釉細胞型顱咽管瘤單細胞測序揭示腫瘤異質性及腫瘤微環境特征 ”的線上講座, 4 月 28 日(周五)下午兩點,歡迎各位老師參加。
- 地點:騰訊課堂